全面培养,发展个性,悉心育人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1-28
赵润 生于1937年3月17日,吉林省扶余县人。1958年8月在白城师范学校毕业。曾任小学数学教师、中学数学教师、小学教研员、副校长。现任白城市明仁小学校长、吉林省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创造教育研究会会员。1980年被评为特级教师,1983年被评为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198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荣获“五一”劳动奖章,1986年荣获全国人民教师奖章,1987年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198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1984年,开始进行“全面培养,发展个性”整体改革的第一轮实验,总结出“全面培养,发展个性,和谐施教,悉心育人”的经验,提炼为“和谐教育”。为了进一步深化整体改革,1991年又开始进行五周岁“早期素质教育”的探索实验,已取得可喜成果。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了《课堂教学整体化的管理与指导》等几十篇论文;著有:《教改经验汇编》、《家长学校指南》等书。此外,还有《环境教育新探索》等几部专题片曾在中央教育电视台播放。上述论文登在《中国名人辞典》、《中国教育名人辞典》、《当代教育家大辞典》、《全国著名校长群英集》等辞书中。
我的数学教学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曲折的探索过程。
十年动乱以前,由于当时把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主要依据,我一度在提高升学率上下功夫,并且提出了一个口号,叫做“头遍筛子二遍箩、剩下坷垃用手搓”。意思是通过反复过筛子、辅导、补课,让学生都能升入中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我把行李搬到学校,不分白天黑夜地给学生辅导补课。我的着眼点是“双基”,落脚点是“分数”,目标是提高升学率。那几年,在全市择优录取,平均升学率不到40%的情况下,我连续三年实现了“全班端”,升学率达到了100%。在当时调整国民经济、恢复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育质量的形势下,我的教学受到了国家的表扬和社会的好评。
粉碎“四人帮”以后,在拨乱反正的过程中,我认真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提出了“让学生跷起脚来摘桃子”。这一阶段的着眼点主要放在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上,在改革教学方法上做文章。虽然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立脚点还不高,思路也比较窄,从本身上说,还没有离开“应试”教育的轨道。
1983年,邓小平同志发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方向。我开始从21世纪四化建设人才培养的需要出发,研究小学数学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思路和目标。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我通过反复学习,进一步认识到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因此,我开始着眼于素质教育,进行从教育思想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全面培养,发展个性,和谐施教,悉心育人”的指导思想。在不断学习、实践和探索中稳步前进,形成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特别是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受到良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