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来源:好学堂发布时间:2015-02-09
nywu@163.com
集士港中学八年级语文 王彩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正式把“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方式提出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在现行的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上,“语文综合性学习”和“写作口语交际”共同组成单元学习实践活动,而且这种新的内容安排业已体现在有关考试试卷中,由此可见,“语文综合性学习”已经成为语文课上比较重要的环节,我们应该对此有着足够的认识才好。那么,如何正确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呢?本文呈一家之言,在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呈现的是多维的立体的知识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们的初中语文教材上,每册都有6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每一次活动都注重综合,把自然、社会、人类历史等方方面面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 比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戏曲大舞台”,就牵涉到有关戏曲的多方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可以说对我们教师来讲有许多内容是陌生的,我们只是单单依靠有关参考资料就想轻而易举地把这个活动完成,那简直是不可能的。再者,课程中所提供的京剧、黄梅戏、豫剧的唱段,也要经过认真准备才成,既然是“综合性学习”,老师就应具备这些“综合能力”。尽管在提示内容中讲到“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开展”,可我们平时就不关注戏曲,甚至因为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而难以忍耐戏曲演出的慢节奏,有意地疏远戏曲,那怎么能够应对这样的课程呢?另外的内容还有“漫话探险”“黄河,母亲河”“马的世界”,这些内容的设计都有一定的难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平时除了了解汉语、文学之外,还有很多新知识、新课题、新领域要研究,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去写作,去洞察当代信息社会的新事物新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积淀学养,否则,我们在讲解这样的内容时会感到底气不足,登上讲台时也心有惴惴,忐忑不安,传授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它首先应该姓“语”,活动的宗旨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不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涉及到哪个领域,哪门学科,采取哪些方式,其落脚点都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而不是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更多地掌握历史、地理、生物、信息技术、美术、音乐等学科的知识。翻开“语文课标”,我们就会看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在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比如,以“马的世界”为主题让学生学习,尽管学生在收集、理解“汉语汉字中的马”“历史传说中的马”“艺术作品中的马”“文学作品中的马”“现实生活中的马”的时候需要查阅典籍,甚至到生活中去观察马,了解马的生活习性,但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自己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不是获取关于马的动物学知识. 我曾看过这样一个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课例,是在一次全省的新课程观摩会议上,讲的就是《马的世界》,在课程的前半部分,老师出示有关马的邮票、国画、剪纸、以及“马”这个字的小篆、隶书等不同写法的变化,然后学生们分成两大阵营进行竞赛,讲有关“马”的成语典故,课堂气氛热烈,课程的后半部分,老师播放了蒋大为唱的《骏马奔驰保边疆》,配以FLASH动画,让学生跟着唱了起来,连续唱了3遍,尽管是课前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学生们唱的也很好,可总有一种很别扭的感觉。老师比较喜欢唱歌,音质也好,展示其长也无可厚非,但用了10多分钟的时间唱歌,前边所讲的内容便“乘着歌声的翅膀”翩翩飞走了;老师毕竟不是音乐专业,对歌词只是从文学的角度进行解读,中间隔着一层纸;更重要的是这节课到底想让学生学什么,它是语文课还是音乐课,上成了四不象。这种现象并非个例。
三、它是一种“综合性学习”,但不需要搞太多的花架子,要注重学习的实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综合”主要是指语文知识的综合、语文能力的综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综合、语文实践过程的综合,它是带有综合性质的语文学习,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综合学习”,不是学科的整合学习。单从命名来看,“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性”字便体现了这个意思,在这里,“综合性”指的是在综合学习方面的种种表现。为了达到这种学习目标,不少老师在设计这样的课程时都是尽可能地利用有关教具,把课程内容用多种形式,诸如声音、图片、网络下载的文字材料等等,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甚至有的老师觉得综合性学习课不利用多媒体就无法完成,就是我们常说的“无电(电脑)不成课”,在课堂上组织多种形式诸如小组研讨、小组竞赛、演讲比赛、电脑小报展示等等,总想在一节课甚至两节课上讲授方方面面的内容,课堂上老师感觉是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下课后可爱的学生们基本是什么都不知道。这样的综合性学习课其实走入了一个误区,曲解了“综合性学习”的真正内涵。
四、它要求的是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广泛地积累,真正地提高学养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之所以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无疑是想寻找一种新的语文学习与教学的新路子,把我们的生活、把整个世界作为语文学习的环境,注重让学生在真实的、具体的现实中去学语文,是一种“活化”的学习实践,除其学习的对象、内容和环境是“活”的外,还在于学习的过程、方法、手段是“活”的,学生不仅仅是静静的看书,还要调查、走访、表演等,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语文,学习语文;还要根据自身实际和学习内容,环境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方法,如,以“解读东莞的地名”为题展开综合性学习,可查阅地方志,可访问有关专家、年长者,可翻阅有关古代典籍等等,其学习方式可自由选择。如果选择其他的课题的话,我们还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现实世界进行考察、采访等,也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走进网络虚拟世界讨论、交流等,从而走进人们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这些做法,其目的是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更广泛地进行积累,厚实基础,真正地提高学养。
五、它是一种自主的文化生活,可以和校本教研结合起来,成为校本教研的一种形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自主的文化生活,因为它具有文化意味、文化内涵,如,“背起行囊走天下”这个活动就不单单是收集一些旅游景点的门票、图片、粗略的文字介绍,而是要对当地的旅游文化进行归纳分析,分析景点的美学价值,旅游者的感悟以及它所带来的社会效应和经济价值,这样做的话,该学习活动的文化味就更浓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整个学习过程“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而老师只是指引者、合作者。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要特别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注重“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目前许多学校都在尝试着进行校本教研,而综合性学习活动就完全可以融进校本教研之中,结合当地的文化资源、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以校为本的研究活动本身也就是一种综合性学习。比如,我们在“五一”前夕带领学生开展“访英模、学精神”系列采访活动,从中感受“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的新时期广东人精神,在采访王河老人的过程中,学生们多方面地得到教益,把这个过程用叙事的方式完整地记录下来,就是很好的校本教研,更是活泼生动富有意义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