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知识的建构
来源:好学堂发布时间:2015-03-03
邱隘实验小学 周小辉
情景片段:
在学生初步掌握几时几分的读法后,老师要学生动手操作,拨8:50这个时间。学生出现了二种错误情况:
1、 时针在7和8之间,分针在10的地方。
2、 时针在近10的地方,分针在8和9之间。
师:请大家看第一种方法,你来给他评价一下
生:错掉了,时针都还没有到8的地方,怎么会是8:50呢?
师:你说得真棒!8:50时针应该在8和9之间,他拨的时针都还没到8,所以错了,那么第二种谁愿意来评价啊?
生:他把时针和分针搞错了,这样的话都快10时了。
师:你观察真仔细,一下在就找到了错误,那么谁能够来说说用什么方法来拨才不会出现上面的错误啊?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生1:先拨8时,再一大格一大格地往下拨,拨到10的地方就是8:50。
生2:我们学了8:30,从这个时间开始拨,拨到10的地方。
生3:8:50分说明快9时了,我只要先拨到9时,再往回拨10分就行了。
师:请大家分别用这三种方法拨一拨,看看哪一种方法比较麻烦?为什么?
生:第一种比较麻烦,要拨那么多个大格容易拨错。
反思:
在这堂课中,学生难免会出现拨成7:50的错误,是由于认识整时的时候,把时针拨到几就是几时,学生就错误迁移,对号入座,把时针拨在8附近,分针拨在10的地方,变成了7:50。教师针对学生在拨过程中错误,让学生自己观察寻找错误的根源,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又重新暴露错误的思维过程,联系以往学过的整时的知识,通过“8时都不到,怎么会是8:50啊”这句话准确地指出了错误的所在。
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创造了民主和谐的氛围,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形成了拨法多样化,但从方法的优化来看,显然从8时开始数这个方法是不简便的。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进行体唔,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
从整时和半时的知识来获得8:50的拨法过度到时分的认识,体现了数学知识不断构建的过程,让学生时刻处在最近发展区,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学生在原有整时半时知识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判断、推理、实践、猜想,纠正了实践中的错误,形成了知识的正迁移。
同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扮演着一个研究者、实践者、发现者的角色。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情景片段:
在学生初步掌握几时几分的读法后,老师要学生动手操作,拨8:50这个时间。学生出现了二种错误情况:
1、 时针在7和8之间,分针在10的地方。
2、 时针在近10的地方,分针在8和9之间。
师:请大家看第一种方法,你来给他评价一下
生:错掉了,时针都还没有到8的地方,怎么会是8:50呢?
师:你说得真棒!8:50时针应该在8和9之间,他拨的时针都还没到8,所以错了,那么第二种谁愿意来评价啊?
生:他把时针和分针搞错了,这样的话都快10时了。
师:你观察真仔细,一下在就找到了错误,那么谁能够来说说用什么方法来拨才不会出现上面的错误啊?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生1:先拨8时,再一大格一大格地往下拨,拨到10的地方就是8:50。
生2:我们学了8:30,从这个时间开始拨,拨到10的地方。
生3:8:50分说明快9时了,我只要先拨到9时,再往回拨10分就行了。
师:请大家分别用这三种方法拨一拨,看看哪一种方法比较麻烦?为什么?
生:第一种比较麻烦,要拨那么多个大格容易拨错。
反思:
在这堂课中,学生难免会出现拨成7:50的错误,是由于认识整时的时候,把时针拨到几就是几时,学生就错误迁移,对号入座,把时针拨在8附近,分针拨在10的地方,变成了7:50。教师针对学生在拨过程中错误,让学生自己观察寻找错误的根源,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又重新暴露错误的思维过程,联系以往学过的整时的知识,通过“8时都不到,怎么会是8:50啊”这句话准确地指出了错误的所在。
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创造了民主和谐的氛围,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形成了拨法多样化,但从方法的优化来看,显然从8时开始数这个方法是不简便的。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进行体唔,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
从整时和半时的知识来获得8:50的拨法过度到时分的认识,体现了数学知识不断构建的过程,让学生时刻处在最近发展区,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学生在原有整时半时知识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判断、推理、实践、猜想,纠正了实践中的错误,形成了知识的正迁移。
同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扮演着一个研究者、实践者、发现者的角色。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