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基础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感

来源:好学堂发布时间:2015-03-03

新华车辆厂学校 杨勇波

2005年11月4日下午华师大博士生导师高凌飚教授受区教育局的邀请,在秀全中学会堂为我区的教师,作了在基础教育背景下的课程教学专题报告讲座,报告阐述了四方面的内容:1、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2、新课程的教学理念。3、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一些误解。4、提倡“互动——发生”式教学。听后受益匪浅,对其中所讲的“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误解”这点感触颇深! 新课程、新学校、新教师、新学生等诸多“新的色彩”使得我们当今的语文课堂逐渐“活”了起来。然而,我们在这些“活”的课堂气氛中,往往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结合高教授所讲的内容和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提出几点反思。 

  一、单纯追求课堂气氛而忽视语文双基知识
     自从新课程标准推出以来,各地学习的是如火如荼,但新课程改革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积极发言”、“教师讲的多还是少”成了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参照标准。而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清、沉闷的场面,一些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挖空心思、花样百出,穿插了诸如游戏、表演、笑话等众多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活动。结果,一堂课下来,课堂气氛肯定是没有什么好说的,学生们在一节课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热热闹闹,听课者也倍感轻松。可是我们仔细反思一下我们的课堂教学,这节课学生读了几遍书?有没有置疑问难?掌握了哪些基本的语文知识?发展了哪些语文能力?语文素养是否有所提高?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个维度是否协调体现?总之,感觉这样的课型,学生只是浮在水面上,没有潜下水去探宝,以保证我们的基本生存所需,活泼之余,实感双基浮躁。因此,我们现在的新课程改革不仅要从表面看课堂是否活跃,还要关注每个学生在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教师及时抓住了学生课堂中的哪些闪光点,这些活跃气氛的活动是否有益于学生在求知的生涯中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诚然,活泼的课堂气氛不可缺少,但这并不是我们教学的唯一选择和最终目标,我们应通过创设一些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求真务实,务实求真,真中求活,活中求实,而不能从“北极”走向“南极”。 
    二、片面强调个性而忽视及时引导 
     实行新课程改革后,教师的教学理念必须不断更新,教学行为要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把课堂时间返还给学生,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强调得尤为重要。是的,每个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处境与心境的差异,必然会导致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与体验不尽相同,这是尊重学生的表现。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少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独特的体验,对学生的回答一味大加表扬,不敢带有半点否定之词,惟恐招来“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不尊重学生独特体验”或“不以学生为主体”的“罪名”。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任其学生高谈阔论,经常可以听到学生说“我认为”,“我不同意”“我反对”等词语,经常可以听到来自学生的各种见解。课堂教学气氛异常活跃,思路打开了,各种不同见解层出不穷,教师往往用“很好”等比较概括的词语总结学生的见解。一节课下来,几乎全是学生在说,教师呢,只是在不停地说“好”“很好”“不错”等类似的夸赞之词,有些教师将之视为“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这就是教师的评价吗?是的,我们一贯提倡“给学生创设敢于发表个人见解的氛围”、“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这并不代表教师对学生只能褒扬,而全然不顾其独到见解与独特体验是否科学、合乎情理。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反思。在学生的发言过程中,教师有没有起到提升学生的学习层次的作用?我们的课堂是否应该有学生自己的时间,让学生在潜心阅读中不断感悟,而并非仅仅在别人的感悟中感悟呢?在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同时,是否应该考虑一下学生的价值取向呢? 
     以学生为主体并不等于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作用“缺席”,当发现一个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失偏差或者体会不够深入时,教师应适时指点迷津、有效引导,充分发挥一个导演的角色。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应适时地加以引导,既充分肯定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勇气,又要启发学生进一步有效思考。 
    三、讲台做秀,失却自我 
有的老师平时上课有颇多精彩之处,效果斐然,可当有人听课时,却陷入无所适从的境地。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或许就是当有人听课时,就不再是给学生上课,而是在给听课的同行与领导“作秀”了。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多媒体教学等各种新课程理念提到的,都尽量用到,不管其实效如何,问题有没有探究的价值。教师的大部分心思都放在听课者的评价上,往往教师在课堂上弄得措手不及。 
     情境教学、以读代讲、自主合作探究,这些值得倡导的语文教学方法,如何融入到我们的语文课堂中,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长时间共同寻求答案。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个性,在新课程改革教学中生成一种与众不同、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才能独立自我,只有教师的独立才能生成学生的独立,只有以独立的精神面对学生,才能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对话,让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怎样在新课程改革中探索出属于自己的语文教学行为和教学风格,远离功利,远离浮躁,平心静气,求真务实,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探究!

 

    更多精彩文章

    • 美——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
    • 听于漪讲座有感
    • 评王莲芬老师《月亮上的足迹》课堂教学
    • 虚幻的真实 真实的虚幻——读《尘埃落定》有感
    • 初中生精神家园的建构势在必行——读新教材说明有感
    • 激活思维 生生对话,成就课堂教学的精彩
    • 重视双基,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也谈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
    • 课堂教学重在感受文本语言
    • 现代课堂教学评价
    • 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投意合” ------新课程新理念创造课堂教学新
    • 让作文教学放射出“人文性”的光芒
    • 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
    • 语文中考新闻创新题专题复习
    • 关注教师在课改中的精神视界
    • 感悟: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