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3-10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及组成,并能正确、迅速第读出10—20各数。本节课我本着“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最重要的学习方式”的理念,通过创设操作情境,增加了学生的体验与感悟。

     在学生观察完主题图并引出课题后,我让学生摆出11根小棒,看谁摆得又快又好。学生们摆出了几种不同,我接着问:“怎样摆能一眼看出是11根?”,多数的学生立即把10根挪在一起,剩下一根摆在旁边,我给予充分的肯定,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树立高效优化的学习意识,(也就是在众多的组合方式中选取简单明了的方法),并在黑板上展示这种摆法,同时把10根捆成一捆,提问:“这一捆可以看成多少?”大部分学生说是“10个一根”,只有一个学生说是“一个十”,通过引导少数学生能够说出“10个一就是一个十”,接着我用计数器让学生再次体验“10个一就是1个十”。有了这样的操作过程,学生就不难理解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接着让学生用最优化的方法摆出11-20的其他各数,要求边摆边说每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十几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在这节课,通过不同层次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感悟11—20各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体验与感受,重视的是学习过程。通过操作、探索、交流、归纳等活动,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同时还体验了学习方法的优化,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举一反三。

    更多精彩文章

    •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反思
    •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 2005年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教学反思
    •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 《年月日》教学反思
    • 《连乘应用题》教学反思
    •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 《在欢乐的节日里》课后反思
    • 当学生在问题面前卡壳时
    • 一年级数学“加倍与一半”教学反思
    • 《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教学反思
    • 二次函数复习课案例及反思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