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开展课外阅读,落实语文素质教育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3-13
洛阳四十五中 贾少阳
前国家主席江泽民1998年12月在视察北京图书馆时指出: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知识。我们要在全社会倡导人们多读书,大兴勤奋学习之风。如果十二亿人民中读书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的知识水平提高了,就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我们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就大有希望。这段话明确地指出了倡导读书的重要意义。
有人说,书籍是真正的大学。“浩瀚的书海,乃人类最伟大的创造品。人类所建造的事物,无能经久的;纪念碑会倾坍;国家会衰亡;文明会由古老而为人摈弃……但在书籍的领域中,有许多书卷,是看过这些兴亡盛衰,然而仍复存在,仍不衰老……”(克拉伦士·礼)。著名文学家高尔基在谈到书籍对人类的作用时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英国戏剧作家莎士比亚也这样谈读书:“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时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这些论述都形象地指出了读书的必要性。
纵观泱泱中华,悠悠三千多年读书史,“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名诗;“一日不书,万事荒荒”的古训都在证明“开卷有益”,作为学生,要学好祖国语言,掌握科学,第一件事就是要读书,因为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的激增,读书已成为日益重要的获知手段。然而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
国家有关教育部门组织的语文学习调查表明:小学四、六年级的阅读理解得分率分别为66.13%和65.15%,均低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得分率约20个百分点;初三年级阅读写作两项成绩的不合格率均在45%左右。
仅以河南省为例,1995年20多万名考生高考现代文阅读得分率仅为19.46%,该大题28分,平均仅为5.45分。初中情况又如何呢?笔者1996—1998年连续参加中招语文评卷,曾就阅读一项进行了抽样统计:河南省这三年中考语文的阅读分值分别为37、35、35分,而我随机抽样统计的1500份考卷,平均得分分别为15.8、17.2、18.9。虽然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情况仍不容乐观,许多学生的阅读成绩并没有达到中等以上水平。
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固然很多,除了商品经济时代“读书无用论”沉渣泛起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虽然国家早就呼唤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仍然盘踞着学校教育阵地,这种以追求升学率为目标的应试教育极大地压制、束缚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以考试升学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支配下,辅助教材、练习册、测试题,排山倒海般压过来,学生的书包塞得圆鼓鼓、脑袋塞得昏沉沉。不少语文课日益变得枯燥五味,面目可憎。此时,读书已经成了一种负担,一种机械式的流水作业 。再看看我们的老师,也确实很辛苦,很尽力,有的学校还专门指派老师研究历年升学试卷,企图从中摸出规律,考什么就讲什么,不考就不讲或简单地“过一遍”了事。而那些基本篇目或必考篇目则不厌其烦地讲了又讲,总之,一切围着考试转。孩子们热爱着的课外读物被挤走了,安徒生童话只剩下《卖火柴的小女孩》和《皇帝的新装》等几篇少得可怜的课文。课外阅读早就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什么时间想起来就应付差事、装潢门面似的走个过场。更有甚者,不少领导和师生以至家长至今还片面地认为,学生以学业为重,学好教科书就行了,何必花时间读课外书?竟有的认为读课外书只是为了驱赶无聊,仅供消遣而已,属不务正业。少有人能把读课外书与知识技能的增长、提高相联系,因此我们的中小学生读的课外书少之又少,令人忧不胜忧。
1999年上半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在全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文件,已引起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素质教育呼唤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语文教学尤其如此。2000年新大纲的施行,为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尤其是倡导学生阅读名著很受语文教师和学生的拥护。2001年7月,教育部又制订并公布了《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经过初步实验,已在全国逐步推广。关于阅读方面,《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既重视课内又重视课外”“不要注重知识的记忆,而要重视培养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
阅读作为从文字作品中提取、加工和运用信息的心智技能,一向居语文四大能力之首,如果我们教出的中学生不会阅读课本以外的非专业性的报刊杂志,语文教学就是彻底的失败,而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仅课本远远不行,必须让学生学会在课外阅读方面有大的发展。
我任教10多年来,始终坚持“读写并举,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教学观念,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经反复探索,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的做法主要分四个步骤:
第一步、制订计划,推荐书目。
开展课外阅读,虽然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但并非所有的书都适合学生读。看课外书首先要有目的、有选择,决不能想看什么就看什么。因为青少年学生涉世不深,经历有限,虽有求知欲,但缺乏识别和分析能力,容易中毒上当。尤其是现行出版物多如牛毛,若没有一个计划,老师不加指导,由着学生感觉,良莠不分,信手掂来便读,不仅时间不允许,白白浪费时间精力,而且势必走入误区,严重的会被一些书教坏。特别是初中学生,还不大清楚名著,容易错把流行热销的书当名著读。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实际帮学生制订一个计划,这是语文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老师必须给学生列一个书目,给学生划分一个明确的读书范围。2000年推行的语文教学大纲就给中学生列出了“十大名著”和“二十大名著”的目录,这是很有益的尝试。
鉴于此,我从课文涉及的作品出发,从两方面向学生推荐书目:一是把初高中语文课本涉及到的作品尤其是传统作家的作品重点推荐。语文教材是教育界专家名师集体编定,具有权威性,可信度高。让学生读与课文有关的作品,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初高中课文涉及到的作品有300多部,再根据学校图书馆实际,至少可以列出300部的作品目录。如果原著(如四大古典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巴黎圣母院》等一些外国作品)过深,可建议学生先读普及本。二是结合时代特点,从当代优秀作品中推荐,如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等。把这两方面选出来的作品编成书目印发给学生,学生读起书来就不会盲目被动了。按每学期10部书,两个假期10部算,中学6年也至少能读180多部,不过这时的收获已经不小了。
第二步、组建小图书馆。推荐书目确定后,最重要的问题是组织书源。学校有图书馆还用考虑书的问题?我校规模大,但学校图书藏量较小,图书馆管理员又只有1人,工作效率可想而知。再加上图书馆是定点上下班,与学生上课时间重合,全校40多个班2000多学生,即使把下午第三节充分利用起来,每个班一天,也要一个多月。况且学生借书多是在课间或课外活动时间,时间很宝贵。常常是书还没借到时间已到,劳而无功。这样借书既不方便又费时。后来,我与图书馆同志协商,在文学社、各班建一个小图书馆,以文学社、班级的名义从图书馆借一部分书来装备小图书馆。有时图书馆里与教材有联系的许多书没有或仅有一本被老师、其他班借走了,我就动员学生自己买书,每人买书目上所有的书既不可能也没必要,但人人买一本书是可行的,书权归学生个人,统一编号交流阅读。再让同学们推荐一个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学来当管理员,这样小图书馆就建成了。学生就可以借书了。
第三步、定期作阅读指导讲座。书借来了,怎么读?这直接关系到课外阅读活动的成效。为避免放任自流,使课外阅读活动扎实持久地开展下去,我定期安排了一些阅读指导专题讲座。如前些年,校园刮起几阵“风”:琼瑶、三毛、席慕容、汪国真、亦舒、席绢……先后登场,揪住了少女的芳心,也摇荡着少男的好奇心,我就安排了一场题为《港台文学讲座》;金庸、梁羽生、古龙、温瑞安等的武侠小说,借助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电视剧热,常掀波澜,点燃着少男的烈火豪情……我就又作了题为《怎样正确看待武侠小说?》的讲座。此后,我结合学生的意见,先后作了以下专题讲座:《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读书战略与原则》、《批判接受,不做书奴》、《读书的四种能力》、《名人读书经》、《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与作文》、《要广泛猎取,采百家之长》、《怎样阅读名著》等。这些专题由于指导及时,使学生避免了走弯路,保证了阅读效果。有些讲座学生毕业后还一直熟记于心,如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这个专题里,我要求学生:读书时不晃脑、不动唇、不指读,专心致志,扩大视幅,不回视;计时阅读,抓关键句段;先看书目说明,后看有关介绍;养成读书卫生好习惯;边读书边摘抄等。这些习惯对学生今后工作学习大有裨益。课外阅读课的开设使学生感受他们的读书活动随时都在老师的关注之下,因而读得十分用心,热爱读书之风蔚然形成。
第四步、组织常规性读书评比活动,促进相互交流,确保活动持久连续。
读书活动要讲究实效,这个效果如何验证?我常定期举办以下三方面的活动来检查、督促同学们的课外阅读活动。
1.每学期一次读书笔记评比。读书笔记内容形式不拘,可摘抄,可写提要或读后感,每周一篇,每生每学期不少于5000字。每学期一展评,全体同学都参评,都来当评委。奖励优秀的,较差的限期改进,并把课外阅读的成绩按30%计入平时成绩的考核中。这项活动使同学们能够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又避免了应付差事的“照抄”。
2.每年一次的读书经验交流会。自从我创办文学社、担任语文教研组长后,每学年末,我都要组织一次全校读书经验交流会。交流会上,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谈一本书对自己的影响;有的谈读书经验;有的谈自己的良好的读书习惯;有的谈读书的益处、目的、兴趣、态度等。有的发言获得满堂喝彩,有的则引起了争论。交流会后我又把写得好的发言稿编印成册发给学生,同学们对这种同龄人的经验交流很感兴趣,虽是油印(现在是复印),仍读得津津有味,因为这些经验是他们身边“看得见”的最直接的借鉴。
3.一年一度的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自1999年起,文学社每年组织全校学生参加全国中语会会报《语文报》举办的暑期大型读报知识竞赛,年年都有学生获奖,2000年,2001年连续两年因为成绩突出,被评为全国优秀组织奖,并授予锦旗。此外,每年初我都布置了10本必读书,年末出一份阅读知识竞赛试卷,下发学生手中,限时答卷。竞赛优胜者除了张榜公布,颁发奖品外,还可享受一系列的借书优惠待遇。这项活动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读书积极性,因为每个学生都想借此来检验阅读水平提高情况,更想有这种优厚的待遇。
平时,为强化阅读能力,在教学之余,我常常选取报刊杂志上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的好文章,编印成册,在课堂上讲练,收效更为明显。
由于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得法,我的学生课外知识面比那些没有开展课外阅读班级的学生要广多了,所以在各类语文竞赛中获奖的要多一些,其他老师了解了我的做法后,也逐步加强了课外阅读指导。这无形中促进了我校学生语文能力及成绩的提高,从1998年到2004年我校语文中考平均成绩逐年上升,而这恰恰是在我校全面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后。现在我所教的班不仅定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而且还把课外阅读引入到课堂上,我每周都要有一节课让学生在课堂上读课外书,或带学生到学生阅览室浏览报刊杂志,这现在已经成了学生们最为盼望的课。
我校文学社成立10年来,已经在地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文章460余篇,在全国各级各类作文竞赛、征文比赛、阅读知识竞赛中获奖多达580余人次,每年我校的语文竞赛或中招高分者,无一不是课外阅读活动的受益者。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作用更加明显。全国的各级各类读书活动更是方兴未艾,电视、网络等多种传媒语言的介入使阅读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阅读空间。学生阅读也正向“快速高效”方面发展,语文教师若不抓紧时间在课外阅读上对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要落后于时代,而且要误人子弟!当前高考、中考也正不断加大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考查,因此课外阅读活动已经不是要不要开展的问题,而是怎样开展的问题了,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作为语文教师的首要基本功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同仁所认可。而教学生“会阅读”仅靠课本远远不行,必须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去实践。如果离开老师的指导,学生能自己安排阅读活动,这不正是我们语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吗?因此,我们在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时,必须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为学生营造一方广泛阅读的天地.
请给学生一把钥匙,让他们自己解放自己,让他们在课外阅读的实践活动中更好地发展自己吧,因为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使命!
个人简介
贾少阳,男,洛阳四十五中语文教师,教研组长,全国中语会阅读中心研究员,《语文报》特约通讯员。1995年创办校芳荪文学社,至今一直负责指导工作。先后获《语文报》全国课堂教学论文大赛一等奖,河南省论文评比一等奖,中南六省论文交流一等奖,河南省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辅导学生共有78人次获省级、全国作文比赛奖,113人次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文章。 2000年以来一直担任洛阳市《导读与训练》《中考大演练》编委,2002年参加湖北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阅读点津”书系编写,并担任第三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