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语文”不是梦!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3-20

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近几年课程改革的学习,加上自己的摸索和尝试,我可以充满信心地告诉大家:让学生发自内心的说“我爱语文”,并不是遥不可即的梦!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最大程度地达到这个目标呢?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             以兴趣为学习语文的先导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他们对学习的“内部态度”往往决定学习的质量。是积极寻求还是消极应付,是兴味盎然的吸收还是厌恶排斥,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重视和掌握学生的“内部态度”,千方百计强化他们学习语文的动机,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语文教学中最怕出现学生冷漠的、无动于衷的局面。这种局面也许开始只在几个学生身上出现,如果教师置若罔闻,不立即采取措施制止、纠正,这种情况就会蔓延,以至于不可收拾。这里面有学生学习惰性的因素,但归根结底教师应自省。如果教师把酷爱语文的火花移植到学生心里,把酷爱思考的习惯传播到学生身上,教学状况就会大为改观,学生就会生龙活虎、兴味盎然。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起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学生就不会以学习语文为苦,而是从中获得乐趣。

1.       珍贵的内驱力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主观动力,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就会产生迫切的学习愿望,就能积极主动、想方设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兴趣和动机是密不可分的,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的欲望。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珍贵的学习内驱力呢?

(1) 培养“热爱”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语文学科

学生学习语文要有很强的内驱力,除了学生自己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较强的学习责任感外,教师还必须激发他们对语文的满腔热情、满腔爱。激发他们对语文的热爱,空讲道理不可能奏效,要善于抓住学生心理,把课上得有吸引力,象磁铁吸石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在课内课外品字评词,鉴赏作品,让学生置身于祖国语言美的海洋之中,热爱的感情才会充盈胸际。

学生的向师性很强,那个学科的老师教的好,学生就趋向哪位教师。班级各学科教教授各自的课程,犹如一个乐队,演奏各自的曲调,但组合起来是协调、悦耳的交响曲。学生对其中有些吹奏、有些弹奏特别有兴趣,而对其余的态度一般,这是常有的、也是很正常的现象。语文教师要激发班级所有的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要争取学生热爱语文学科,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优质教学争取多一些学生。因为母语教学在培养民族感情、培养道德情操、培养文化素养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独特作用;它不是管一个阶段,更不是一考了之,束之高阁;而是对人的一辈子都起作用。因为,人一辈子都要和语言文字打交道。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给每一届学生上的第一堂语文课尤其重要!这短短的45分钟,是决定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45分钟;是学生初步评定教师人格魅力和教学质量的45分钟;是决定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班级语文教学命运的45分钟!所以,第一堂语文课教师必须要精心准备,力求以最完美的状态完成,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都吸引过来。

要求每一位学生热爱语文学科,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在目标未能实现之前,无论如何要积极培养几个或十几个对语文学科满腔热情、满腔爱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和教师心灵相通,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能起骨干作用、先锋作用。这些同学是班级里学习语文并能带动大家共同进步的核心。

(2) 努力让学生发现兴趣的源泉

不认真求知,永远不可能体验到求知的艰辛与欢乐。教师要精心设计如何带领学生学习课文、认知语言文字、认知文章反映的大千世界和反映的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以及万千的自然景物,如何引导学生挖掘、攀登、探索知识的奥秘,学生才有可能从中获得求知的乐趣。

(3) 珍视学生学习语文的点滴积极性,热情保护,真诚赞扬

教师要耳聪目明,对学生学习中的些微变化要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尤其是学生对探求知识跃跃欲试的时候,哪怕是一丝微笑、一个眼神,都不能漠然对待,要珍重和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条件让他们发表意见,并且对他们的表现予以真诚的赞扬。当学生鼓足勇气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哪怕是错误的,教师也应热情赞扬他战胜自我的勇气;当学生的语文学习有所进步的时候,哪怕只是从30分进到40分仍是最后一名,教师是也应看到他的前进,予以适当的鼓励!

(4)  不能千课一面

语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从教材实际、学生实际出发,达到一定的目标,教学全过程是启发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这些是应该遵守的法则。由于课文体裁不同,难易有别;由于教育对象程度不同,年龄大小有别,因此教学不能一个模式,不能千课一面。应该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应力求教出文章的个性,使学生学有所得。

钻研教材,洞悉文章的个性,才能为克服千课一面的教学弊病打下坚实的基础。课文各有特色,教学时应把握特色,加以重点显示,就会一课一个样,学生有新鲜感,学起来兴趣倍增。如果总是采用相同或相仿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压抑。当然一课一个样不是离谱,它受制于语文教学大纲总目标,受制于语文教学原则,受制于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例如《春》、《海滨仲夏夜》、《济南的冬天》这几篇,都是写景的文章,如果用一个方法教,单一地强调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再好的课文也味同嚼蜡。因此,教师应在钻研教材、熟悉文章思路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使教学思路突破文章的写作思路,并选用合适的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教《春》就要紧扣文章细笔细绘的特点,引导学生朗读,吟诵,体会语言的优美。要求学生读正确,读流畅,读出意境,读出感情。教《海滨仲夏夜》则仅仅扣住一个“变”字,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如何描写活动中的景物,而不采取吟诵。教《济南的冬天》可以抓住“温晴”这个文章的文眼,要求学生诵读,细品,理解体会两个要点:一是作者如何精选景物,笔笔点“温”,处处写“晴”的;二是感情的潜流如何在字里行间流动。

要教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思路要开阔,不拘泥于文章的思路,不总用平推的方法教,不总用几步法,几段论,而是要深挖文章特点,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这些方法不是背离文章的思路,而是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琢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构思的匠心。教学灵活绝非随心所欲,灵活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扎实,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

2.       教出趣味,使学生迷恋

有人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要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迷恋上它,教师就要努力把课教得情趣横溢。

教师并不都是要板着面孔上课,以表示尊严;要和颜悦色,坦诚、平等地相待,使学生觉得可亲可近,有如沐春风之感。课堂上笼罩着死气沉沉的气氛,学生如芒刺在背,学习起来就七折八扣,影响效果。不论是明白如话的浅文章,还是道理比较深奥的议论文,只要教的得法,都能使学生学的愉快活泼。笑是感情激流的浪花,课堂里常有笑的细流在潜动,或因某一问答、某一细节突然引起一阵笑声,师生感情融洽,可增添课的趣味,增添课堂欢愉的气氛。教师要想方设法把课教得有情趣,使学生咀嚼到其中的甘甜。

语文教学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能让学生感受美、创造美,这在散文教学中表现尤为突出。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伴着班德瑞美妙的《春野》,我开始声情并茂的朗诵,把学生引入春的意境:学生仿佛看到了生机盎然的春草图、万紫千红的的春花图、和煦温柔的春风图、烟雾迷蒙的春雨图,耳边似乎还响着鸟儿婉转动听的歌声、牧童嘹亮悠扬的笛声……身在教室,如坐春风,情感的体验加深了对春天美的领悟,学生置身在这样的情境中,感受学习是一种美的享受。我还让学生用自己的画笔将自己心中的春天画出来,有的把春草图和春早人勤图结合起来,并说出自己的构思和感受:孩子们在这生机勃勃的草地上,不仅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学习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还要放飞自己的理想,辛勤劳作,创造美好的生活。还有一位同学画春花图,画面五彩缤纷,立体感很强,她把桃花、杏花、梨花的颜色搭配得很协调,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上还有小蜜蜂辛勤地采蜜。由这画面她说想到学生就像这花儿竞相开放,展示自我;老师就像这辛勤的蜜蜂默默地奉献,他们一起创造祖国美好的未来。而古典诗词的欣赏课,又可以古今结合,将现代音乐中最能表现诗词意境的歌或曲与作品匹配,学生就可以更快更准地把握主旨和情感。例如《望江南》可用《哭砂》诠释,《醉花阴》可用《葬心》表现。还有一些现成的作品,如《虞美人.春花秋夜何时了》就可用朱晓琳的《虞美人》,《如梦令.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可用王祖贤的《寻寻觅觅》,《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可用邓丽君的《水调歌头》……歌或曲可以是老师寻找,也可以是学生分组寻找,在课堂一起评议,选出最佳的作品。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想像力丰富,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美的熏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       传之以情,以情燃情

教语文,关键是把学生的心抓住,使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语文学科的教学,是通过一篇篇课文,通过语言文字千变万化的运用来接触学生思想情感的,有它独特的引人入胜的特点。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体会到文章蕴含的情和意,激发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在思想、品格、情操等方面受到熏陶,使语文水平获得提高。教师应把握教材的特点,在教学中传之以情,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拨动他们的心弦,使他们学得感动,学得有难忘的收益。

教师自己要先“进入角色”。自古至今,一篇篇名诗佳作,之所以传诵千古,流芳百世,是因为作者的笔墨饱蘸着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教师教这些佳作,自己首先应认真体会作品中的感情,千万不能采取冷漠的旁观的态度。要使学生真正在思想、品格、情操等方面受到熏陶,教师自己要先“进入角色”,根据作品中的具体形象,展开丰富的想象,或唤起联想,或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知识,来丰富和补充作品中的形象,真正把作者给予的情思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打动、感染听课的人。如果自己不被文中的高尚思想、高尚情操所感动,不被文中真理的力量所折服,教学时语言就不可能出自肺腑,就会空洞,当然就不可能产生感人的力量。

4.       “奖惩”结合,丰富语文学习生活。

在我的语文课上,不仅是堂上充满欢声笑语,课后还有精彩的“作业 ”。

我喜欢在教学时将学生分为四组或两组进行对擂,我将需要掌握的内容设计成一个个连贯的小问题提出,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讨论的时间,然后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评分,教学任务完成后,得分多的小组即为胜出方。

而班级里的语文知识竞赛是每周必有一次的,竞赛时紧张认真的气氛,思考时团结协助的精神,辩驳时精彩的语言、潇洒的举止,领先时的欢呼雀跃,落后时的心急如焚……组成了我们语文课堂一幅幅美丽的动人的画面。

奖品有时是一些文具,有时是一些食品。而惩罚就有趣的多了,有时是要他们每人拾一些落叶,并在落叶上面按要求写上词语;有时是要他们把古诗词重新配上自己喜欢的曲进行小组演唱;有时让他们每人准备一个蛋,在蛋壳上绘出自己喜欢的图案;还叫他们用毛线粘出艺术画;有时是每个人做一样菜带到学校与大家分享;有时会让他们来一幅自己的漫画特写;春天布置他们去校园里寻找春意,夏天让他们写写热的感受,秋天叫他们找来与“秋”有关的古今诗文一同分享,冬天则比较校园里的树木外形的变化;如果学的是小说、童话或寓言,就由他们负责惟妙惟肖的表演……

学生们更喜欢课前由他们自己设计好合理的奖惩措施,比赛结束后抽签来决定自己的命运。这样的语文课,恐怕要让学生讨厌也是很难的吧?

让每一位学生都热爱语文的方法当然远不止这些,只要我们尽己所能,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用自己出色的教学技巧,让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呼喊出“我爱语文”,真的不是梦!

(韶钢一中 张莉莉)

    更多精彩文章

    • 美——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
    • 作为人文的语文教育
    • 文学家和语文教师
    • 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的原则
    • 在语文中体验美感
    •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设计
    • 教育专家刘国正直指语文教学误区
    • 语文教育的迷误——访钱理群教授
    • 中国语文教育有问题!
    • 语文教师是一个悲壮的角色
    • 语文中考新闻创新题专题复习
    • 关注教师在课改中的精神视界
    • 感悟: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
    • 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
    • 让作文教学放射出“人文性”的光芒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