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改体会---- 谈谈教师角色的转变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3-2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数学教学模式。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去理解一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的,以及这个结论是如何被应用的。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得到落实。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谈: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干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二、创设良好导入情景,激发学生探索动机。
创设良好导入情景,激发学生探索动机是引导学生探索学习的前提。在导入阶段应当弱化复习作用,强化情景创设功能,创设好奇、疑惑、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产生主动探索的强烈愿望。在创设情境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导入要有生活性,要关注学生的生活背景。数学教学内容虽然是抽象的,然而大多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适合学生接受的原型。从学生的背景出发,设计生活化的导入情境,可使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与魅力,能够激发学生去探索数学知识的愿望。
2、导入要有趣味性,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正如美国教育家布鲁诺所言: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而导入阶段设计应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关注学生兴趣。可采用故事导入、谜语导入、游戏导入等,也可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导入。
3、导入要有启发性,能诱发疑问和思考。
4、导入要有知识性,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设计导入情境时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情境要有一定的知识性,同时与新知识有密切的联系,对学习新知识有所帮助,使学生更容易地开展对新知识的探索。例如:开始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玩跷跷板游戏时,当把两边加上或减去相同重量后跷跷板的状态会怎样?若把两边的重量同时扩大或缩小同样的倍数后跷跷板的状态又会怎样?这样用实际问题导入,引起学生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的兴趣。
三、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学生有了参与的动机,还需有参与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千方百计地创设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这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过程的关键,也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落脚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能力的重要途径。
1、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和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突出操作过程,创造条件,让学生人人动手,按要求进行操作,在操作中充分感知、形成表象。在现行教材中,能借助动手操作来理解的内容很多,需要不断挖掘,但在使用时应注意两点:⑴、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动手操作的目的在于学生借助直观的活动来实现和反映其思维活动,所以必须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⑵、操作活动要适量、适度。也就是动不动就操作,操作并不是多多益善;如果学生的直观认识到一定程度时,就应该使学生在丰富的表象的基础上及时抽象,由直观水平向抽象水平转化。例如:在学习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时,让学生在课堂上剪纸张,再折成长方体、四面体。学生易于理解长方体、四面体的表面展开图。
2、促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教学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可以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教学“用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识别两三角形相似”时,设计如下问题:若已知任意两边对应成比例,一组角相等能否识别两三角形相似?学生在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推理、归纳等过程。
另外,在教学中还要安排适量的、具有一定探索意义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比较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乐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氛围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3、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要进行变革,由原来单一的班级授课转向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如,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借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这是一种较易操作教学组织形式。
谈谈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干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二、创设良好导入情景,激发学生探索动机。
创设良好导入情景,激发学生探索动机是引导学生探索学习的前提。在导入阶段应当弱化复习作用,强化情景创设功能,创设好奇、疑惑、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产生主动探索的强烈愿望。在创设情境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导入要有生活性,要关注学生的生活背景。数学教学内容虽然是抽象的,然而大多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适合学生接受的原型。从学生的背景出发,设计生活化的导入情境,可使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与魅力,能够激发学生去探索数学知识的愿望。
2、导入要有趣味性,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正如美国教育家布鲁诺所言: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而导入阶段设计应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关注学生兴趣。可采用故事导入、谜语导入、游戏导入等,也可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导入。
3、导入要有启发性,能诱发疑问和思考。
4、导入要有知识性,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设计导入情境时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情境要有一定的知识性,同时与新知识有密切的联系,对学习新知识有所帮助,使学生更容易地开展对新知识的探索。例如:开始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玩跷跷板游戏时,当把两边加上或减去相同重量后跷跷板的状态会怎样?若把两边的重量同时扩大或缩小同样的倍数后跷跷板的状态又会怎样?这样用实际问题导入,引起学生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的兴趣。
三、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学生有了参与的动机,还需有参与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千方百计地创设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这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过程的关键,也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落脚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能力的重要途径。
1、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和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突出操作过程,创造条件,让学生人人动手,按要求进行操作,在操作中充分感知、形成表象。在现行教材中,能借助动手操作来理解的内容很多,需要不断挖掘,但在使用时应注意两点:⑴、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动手操作的目的在于学生借助直观的活动来实现和反映其思维活动,所以必须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⑵、操作活动要适量、适度。也就是动不动就操作,操作并不是多多益善;如果学生的直观认识到一定程度时,就应该使学生在丰富的表象的基础上及时抽象,由直观水平向抽象水平转化。例如:在学习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时,让学生在课堂上剪纸张,再折成长方体、四面体。学生易于理解长方体、四面体的表面展开图。
2、促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教学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可以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教学“用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识别两三角形相似”时,设计如下问题:若已知任意两边对应成比例,一组角相等能否识别两三角形相似?学生在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推理、归纳等过程。
另外,在教学中还要安排适量的、具有一定探索意义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比较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乐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氛围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3、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要进行变革,由原来单一的班级授课转向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如,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借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这是一种较易操作教学组织形式。
谈谈教师角色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