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特级教师华应龙《神奇的带子》所想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3-25
华老师面对初次见面的学生,为了极大地调动他们的课堂学习兴趣,先表演了一个简单的魔术,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见解,从而出现了各种可能的答案。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促进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接着,华老师提出一系列关于“莫比乌斯圈”的问题,通过学生猜测、操作、探索、分析来解决它们,并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莫比乌斯圈”的用处。这是《神奇的带子》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华老师的课在一种和谐气氛中,在学生的意犹未尽中结束了,而我最感动也是课堂上清新流动、充盈着时代气息的那股生命力。他在《参与求体验,实践新课程》经验介绍中说到:学生们都爱上了他的“疯狂数学”,从他的这节课我体会到了,他的教学理念中也感受到了。
一、华老师的教学理念。
(1)让教学充满民主。民主的课堂,学生才能思维活跃,创新才能得以实现。每个教师心中都憧憬着理想的教育教学,而华老师的这节课更让我看到了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分享,是合作、共建。
(2)问题由学生提出。学生自己提的问题他们才会感觉亲切,才会带着兴趣去探索、研究和交流;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之前我觉得问题由学生提出,教师将面临很大的挑战,学生会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教师经常要遭遇尴尬。而华老师的态度是:不懂就是不懂,千万别不懂装懂。当学生的问题提完后,教师可以做一下整理,分类,然后找出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比如:老师初步示范做一个“莫比乌丝圈”后问学生:看到这个东西会想到什么?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师都一一作出评价,像:多有价值的问题啊!多好的问题呀,这个问题值得我研究等等,评价语言实在简单赋有激励性,问题到了老师那里就成了宝贝被重视起来,于是学生更加有了学习的自信和研究的兴趣。他说:学生有了问题不是问题,关键是教师怎样对待问题,只有把问题的解决作为学生成长进步的阶梯,才能创造出如沐春风的课堂。
(3)课堂学习无差错。坚持课堂学习无差错,会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思考,都获得肯定性评价,从而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努力创新。他说:“对学生的思维成果,我们是应当关注:是对还是错,还是应当关注有价值没有价值,或关注价值是大还是小,是现时价值还是长远价值”。当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时,华老师大喊一声:“错得好”。在他看来,学生的差错是极有价值的,正好引起我们的思考。从这一点来说,学生的错误永远美丽。正如李校长常对学生说:你们不犯错误谁犯错误,正确,可能只是一种模仿,而错误绝对是创新。
二、教学观念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数学新课程中强调:数学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那就更加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神奇的带子》这节课上,华老师自始至终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拓展应用并体验成功的喜悦。由于采用了学生喜欢的动手操作形式,使数学学习变成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发展、提升的过程,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
三、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新的教育理念和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不应再简单的传授知识、技能,而应重视组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发现真理。如果省略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到“发现”的过程,教学过程必然演变成照本宣科的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而这样的过程就会让学生失去更多适应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能力获得的机会。如何使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华老师给我们做了示范。我们看到:教学过程中,华老师多次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学生等待正确答案时,华老师却说:“我也不知道,咱们一起试验一下好不好?”,从而促使学生不断地去探索。华老师不愧为一个高明的组织者、引导者。
四、亲近名师,就要树立终生学习和不断拓宽知识面的观念。
教师要储备丰富的知识,才能应答课堂的意外。听这节课之前,我们没有学过"莫比乌斯圈",也从没听说过,华老师说这种圈子它是很有多用处的,打印机里色带就有这种带子。我觉得很新奇,他对这种圈子了解的可真多,后来听说华老师在教这节课时查阅了几十本相关的书籍,于是惊讶变成了心里的振憾,可见他是用生命在备课,一个特级教师能做到这一点,想想自己真觉得惭愧。华老师引用叶澜教授的一句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我更应该从一个善于反思,勤于实践的教师做起。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抱着已有的知识去应万变,那将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拓宽知识面,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
一、华老师的教学理念。
(1)让教学充满民主。民主的课堂,学生才能思维活跃,创新才能得以实现。每个教师心中都憧憬着理想的教育教学,而华老师的这节课更让我看到了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分享,是合作、共建。
(2)问题由学生提出。学生自己提的问题他们才会感觉亲切,才会带着兴趣去探索、研究和交流;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之前我觉得问题由学生提出,教师将面临很大的挑战,学生会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教师经常要遭遇尴尬。而华老师的态度是:不懂就是不懂,千万别不懂装懂。当学生的问题提完后,教师可以做一下整理,分类,然后找出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比如:老师初步示范做一个“莫比乌丝圈”后问学生:看到这个东西会想到什么?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师都一一作出评价,像:多有价值的问题啊!多好的问题呀,这个问题值得我研究等等,评价语言实在简单赋有激励性,问题到了老师那里就成了宝贝被重视起来,于是学生更加有了学习的自信和研究的兴趣。他说:学生有了问题不是问题,关键是教师怎样对待问题,只有把问题的解决作为学生成长进步的阶梯,才能创造出如沐春风的课堂。
(3)课堂学习无差错。坚持课堂学习无差错,会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思考,都获得肯定性评价,从而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努力创新。他说:“对学生的思维成果,我们是应当关注:是对还是错,还是应当关注有价值没有价值,或关注价值是大还是小,是现时价值还是长远价值”。当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时,华老师大喊一声:“错得好”。在他看来,学生的差错是极有价值的,正好引起我们的思考。从这一点来说,学生的错误永远美丽。正如李校长常对学生说:你们不犯错误谁犯错误,正确,可能只是一种模仿,而错误绝对是创新。
二、教学观念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数学新课程中强调:数学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那就更加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神奇的带子》这节课上,华老师自始至终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拓展应用并体验成功的喜悦。由于采用了学生喜欢的动手操作形式,使数学学习变成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发展、提升的过程,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
三、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新的教育理念和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不应再简单的传授知识、技能,而应重视组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发现真理。如果省略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到“发现”的过程,教学过程必然演变成照本宣科的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而这样的过程就会让学生失去更多适应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能力获得的机会。如何使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华老师给我们做了示范。我们看到:教学过程中,华老师多次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学生等待正确答案时,华老师却说:“我也不知道,咱们一起试验一下好不好?”,从而促使学生不断地去探索。华老师不愧为一个高明的组织者、引导者。
四、亲近名师,就要树立终生学习和不断拓宽知识面的观念。
教师要储备丰富的知识,才能应答课堂的意外。听这节课之前,我们没有学过"莫比乌斯圈",也从没听说过,华老师说这种圈子它是很有多用处的,打印机里色带就有这种带子。我觉得很新奇,他对这种圈子了解的可真多,后来听说华老师在教这节课时查阅了几十本相关的书籍,于是惊讶变成了心里的振憾,可见他是用生命在备课,一个特级教师能做到这一点,想想自己真觉得惭愧。华老师引用叶澜教授的一句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我更应该从一个善于反思,勤于实践的教师做起。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抱着已有的知识去应万变,那将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拓宽知识面,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