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册数学教学反思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3-26

                  对于小学生经常出现计算错误的一些认识

  许多小学生进入中、高年级阶段后,计算的正确率大大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对大量的错例分析后可知,计算法则未掌握造成的仅占一小部分,而大多是由一些不良的心理素质及其导致的不良计算习惯所致。 
      其一,缺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习心态。如由于写字了草,结果是0、6不分,1、7互变,4、9混同等。由于学习用品不齐,一些学生连像样的一支铅笔,一块橡皮都没有,书写时乱涂乱改,在涂改中不仅卷面不整洁,而且常产生误看、误写的错误。由于铅笔太粗或太细,造成书写上的模糊而出错。计算不论数的大小,能口算的全部口算,有的虽有算草,但写得乱七八糟,有些学生一次练习或测验下来连一张草稿纸都没有,而直接写在桌面上,垫板上,甚至手心手背上,思想上的不重视,必然导致计算上的经常出错。 
      其二,缺少计算后必须检验的良好习惯。其中一些学生学习过于自信,计算后从不检验;而有一些学生只想作业尽快完成,根本就不想检验;更有一些学生知道自己无把握全部正确,就依赖于家长代为检验或等教师批改后,有错再检查订正。由于上述这些不正确的心态,许多学生就养成了计算后不检验的坏习惯。
以上这些分析在我自己的实践教学中都真实地体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而且这种现象在三年级学生身上体现的最为突出,作为数学老师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改观这种现象。
              
 

             谈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发现教师讲授新课后,就让学生做练习,没有给学生看书的时间。这样,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又从何谈起,课本必须成为学生赖以学会学习的文本;一个好的数学教师不只是在教数学,而更应不断激励学生自己去学数学。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疑问:课本让学生先读了,还有什么可探究的?其实,探究性学习并不排斥对文本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学生需要应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来扩充认知的背景,提高探究的起点,如果像“四边形”名称这类的知识也要学生去猜想、发现,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毫无意义。 在自主看书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还要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寻找多样的算法,思考新知与旧知的联系,由书本知识生发对现实生活的联想等等,这些都是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的自主建构活动。 
  让学生先学课本,意味着教师必须把“教”建立在“学” 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在质疑、操作、实验、探索中获得真知,丰富体验,求得发展。教师可以在学生自学后在进行教学,有的学生自学会了,有的同学自学不会、不懂,那么在你讲解的时候,会的就会更明白,不会的也会认真的听讲,听一听自己是在什么地方不明白。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毫米、分米的认识》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闪光点:1、本节课的每一个环节始终围绕学生的认知需求来开展,力求突出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实在在的把课堂还给学生。2、本节课的整体设计有以下三个层次:从感性的认知困惑中激发学生参与;从自主的学习探究中引导学生参与;从活动实践中指导学生参与。3、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不足:1、课堂引入时间过长,学生动手测量时,应在课前指导测量方法.在教学分米部分所用时间过短,学生对分米的认识还没有从感性上升到理性。2、在用比较短的物体时用较小的长度单位这一部分没有让学生理解透彻,如果能让学生理会用较小的长度单位会更精确就更好了。
 
            对数学例题在教学中的作用的认识

  例题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例题教学具有传授新知识,积累数学经验,完善数学认知结构等多种功能。从数学学法指导的角度说,例题教学需注意以下几点:①有意识地暴露学生思维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②引导学生对具体例题做进一步研究,比如变换题型,适度推广和应用;③对具体例题的总结,如题中问题涉及哪些知识,其间有什么关系,解决该问题的思路如何,关键何在等等;④对同类例题的概括,仔细分析一些看似没有什么联系的同类例题,就不难发现它们之间有许多共同的特征;⑤对例题(类型、作用等)及其解决全过程的多维度分析和反思,促进新的行为结构和认知结构不断地建立,不断地完善,不断地发展。所以,我们在课堂上教学例题时,要充分的对例题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掌握这一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并且辅以同类题型进行练习
 
    
               注重学生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多种解题思路

  我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多种解题思路,采用了开放式教学,主要是利用小组学习、讨论与交流。计算时我没有作任何提示,让学生用你喜欢的方法解答,学生解答后我进行了统计,看同学们用哪种方法的最多,然后再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理解多种解题思路,并说为什么?同时我又统计一下,班上喜欢哪种解题思路的人数最多,并且让学生判断哪种解题思路最简便?最后教师对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的方法作总结。
  我认为这样设计教学效果较好,既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发展,我把主动权也交给了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学生动手、动脑获得了新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从而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更多精彩文章

    •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反思
    •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 2005年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教学反思
    •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 《年月日》教学反思
    • 《连乘应用题》教学反思
    •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 《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教学反思
    • 当学生在问题面前卡壳时
    • 二次函数复习课案例及反思
    • 《在欢乐的节日里》课后反思
    • 一年级数学“加倍与一半”教学反思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