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经过真正的体验,才能有深刻的感悟
来源:网络收集发布时间:2015-03-28
——一年级下学期《统计》教学后的思考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不仅设立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知识技能学习的结果性目标,更强调“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体现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意在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的数学学习,使学生参与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多样化的数学活动。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在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上进行了探索。我发现,只有让学生经历学习的体验过程,才能真正使学生积累经验,感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以本人执教的《统计》为例,谈谈自己是怎样让学生经历学习的体验过程的。
一、大胆重组教材,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把书本作为教材,严格按照书本上的内容进行教学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作为老师,要敢于打破教材,对教材进行重组。从学生日常生活中选择教学的素材,把生活中的现象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让其观察生活,搜集信息,才能有效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自主地去研究、探索,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进行《统计》的教学时,笔者大胆地把教材中的花改成了学生熟悉的运动会,当教室里一响起高昂的《运动员进行曲》,大屏幕上出现运动会的场面,很快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继而出现运动员们在踢毽子时所用的各种颜色的毽子图,问学生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每种颜色的毽子个数,这时的同学们已经是兴致盎然,跃跃一试了。
二、创设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操作体验
新的课程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加强学生的操作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统计》这一课时的教学,主要是要让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孩子们喜欢运动,让他们在题卡上,先把自己最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用一个标记表示出来告诉老师;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喜欢每个体育项目的人数;最后又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这样就让学生经历了统计的整个过程,通过动手、动脑,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 ,尽情地感受新知,尽情地发展思维,不断地促成知识的生成和发展。
三、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学生的生活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切实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统计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在设计应用这一环节时,我以孩子们喜欢的“六一儿童节”为由,提出给他们买点水果开个联欢会,但是由于经费有限,只能买一种水果,向他们征求意见,买哪一种水果?教学开始,孩子们说的都是自己最喜欢的水果,自然就遭到了其他人的反对。后来,有聪明的孩子说,哪一种水果喜欢的人多,就买哪一种,太棒了!这个办法得到了同学们一致的肯定,就这么办。于是,孩子们就在自己喜欢的水果下面贴上小星星,开始统计哪种水果上的星星多。这个问题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让他们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这样一个教学理念,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加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总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他们就能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就能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让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活动过程。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不仅设立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知识技能学习的结果性目标,更强调“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体现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意在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的数学学习,使学生参与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多样化的数学活动。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在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上进行了探索。我发现,只有让学生经历学习的体验过程,才能真正使学生积累经验,感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以本人执教的《统计》为例,谈谈自己是怎样让学生经历学习的体验过程的。
一、大胆重组教材,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把书本作为教材,严格按照书本上的内容进行教学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作为老师,要敢于打破教材,对教材进行重组。从学生日常生活中选择教学的素材,把生活中的现象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让其观察生活,搜集信息,才能有效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自主地去研究、探索,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进行《统计》的教学时,笔者大胆地把教材中的花改成了学生熟悉的运动会,当教室里一响起高昂的《运动员进行曲》,大屏幕上出现运动会的场面,很快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继而出现运动员们在踢毽子时所用的各种颜色的毽子图,问学生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每种颜色的毽子个数,这时的同学们已经是兴致盎然,跃跃一试了。
二、创设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操作体验
新的课程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加强学生的操作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统计》这一课时的教学,主要是要让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孩子们喜欢运动,让他们在题卡上,先把自己最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用一个标记表示出来告诉老师;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喜欢每个体育项目的人数;最后又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这样就让学生经历了统计的整个过程,通过动手、动脑,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 ,尽情地感受新知,尽情地发展思维,不断地促成知识的生成和发展。
三、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学生的生活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切实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统计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在设计应用这一环节时,我以孩子们喜欢的“六一儿童节”为由,提出给他们买点水果开个联欢会,但是由于经费有限,只能买一种水果,向他们征求意见,买哪一种水果?教学开始,孩子们说的都是自己最喜欢的水果,自然就遭到了其他人的反对。后来,有聪明的孩子说,哪一种水果喜欢的人多,就买哪一种,太棒了!这个办法得到了同学们一致的肯定,就这么办。于是,孩子们就在自己喜欢的水果下面贴上小星星,开始统计哪种水果上的星星多。这个问题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让他们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这样一个教学理念,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加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总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他们就能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就能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让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活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