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细节彰显匠心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3-29

高区一小 于华静 

  前不久有幸参加了山东省数学优质课听课活动,聆听了各地市同行中的骨干授课,感觉受益匪浅,尤其是几位同行们在一些教学细节上的处理令我深深感动着,在此与大家分享:

  1、  教学细节折射出严谨的数学态度。

  片断一:临沂的刘秀艳老师《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中教学毫米的认识

  ……

  师:看来铅笔的长度并不都整厘米数,老师这儿也有一支铅笔,我们一起看一看。(教师播放课件。)

  师:为了让大家看清楚,老师的铅笔和尺子都是经过放大的,(随着教师的话音,课件出现一个放大镜,而铅笔和尺子也由真实的大小逐渐放大),看一下,6厘米多一些,怎样表示多一些的部分?

  ……

  一个放大镜,放大出了刘老师治学的严谨态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曾听过很多遍,我自己也上过。在课上曾多次有孩子质疑“屏幕上的一厘米和一毫米怎么和我们的尺子不一样呀?”但老师们都是用各种言辞应对过去,而我也从未在此费心细想如何设计。刘老师的细节巧妙设计让我有豁然开朗的惊叹,同时也有自叹弗如的惭愧。同样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本课中用卡纸引导学生感受1mm的环节。通常每位教师都会设计此环节,但多是让学生捏住卡,再抽出卡,然后就让学生观察手指之间的间隙究竟有多大,指出这大约就是1mm。但刘老师在一次捏住、抽出之后让学生将卡放回再捏住再抽出,看似重复的动作并不多余,能有效地防止孩子的手指变形造成1mm的误差太大。只多花费了几秒钟却向学生传达了一个信息:学习数学应该用非常认真地态度对待。如果平日教学中我们也能处处似刘老师般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相信我们的孩子能从这种认真的科学态度中受益无穷。

  2、  教学细节显现数学教学的“教育性”。

  片断:滨州的朱汝民老师《用数对确定位置》。

  ……

  师: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需要用数对确定位置,你知道吗,神州五号飞船成功上天中也用到了数对的知识……辽阔大草原上科学家为什么能很快地回收神州五号?……原来地球上每个地方都有经度和纬度……课后同学们可自学教材后的经线和纬线内容,也可上网查找有关资料。

  《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是一节新增数学内容,在省、市教材培训课上曾两次听课。三节课中三位老师都能引导学生很好地理解数对知识,也都有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用数对知识”。但朱老师将视线从身边小处扩展到国家大事,联系了“神五”的成功回收向学生展现数对在生产生活的巨大作用,极大鼓舞了学生学好数对知识的热情。我在想,传授有限的数学知识只是数学教学的一部分,是任何一个普通数学教师都可以做到的,但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作用,并立志用数学知识为社会做贡献更应是我们数学课堂所追求的。让我们多学习朱老师,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将数学教学的“教育性”显现得淋漓尽致。

  3、教学细节体现师生角色的新定位。

  片断:威海实验小学的丛琳琳老师《小数乘法》。

  ……

  师:怎样计算58.6×6呢?

  教师要求学生试算,然后在组内发表想法,最后派代表上前全班交流。其中一学生这样计算:    

   58.6
     ×   6
    351.6

  在交流过程中有这样一个小细节,令人印象深刻:
  师:这位同学刚才做了一个很形象的动作,谁看到了?
  生:他先捂住了一个小数点。
  师:你知道这一捂算的是什么?这个算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586×6,变成了乘法算式。
  师:58.6     586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学生一个“捂”的动作,丛老师马上注意到了,体现了教师是真正把学生放在了课堂的主人地位,反映出教师对学生的每一个动作每个想法都是充分地尊重,真诚地对待。正是重视了学生的细微动作、真实想法,才有了下面真诚的课堂交流,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这一重要的计算方法很自然地伴随着课堂生成清晰地揭示出来。所以,我们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也应多学习丛老师,多多关注学生,真正实现平等、宽松、和谐的数学新课堂。

  “三人行,必有我师”。很高兴,我在这次听课又学习到同行的教学技巧、教育智慧和教学艺术。让我们一起携手,运用崭新的教学理念,在我们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形成和创造新的教学细节。

    更多精彩文章

    • 《在欢乐的节日里》课后反思
    • 一年级数学“加倍与一半”教学反思
    • 当学生在问题面前卡壳时
    • 《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教学反思
    • 二次函数复习课案例及反思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