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教学的几点反思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3-30

在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正式使用一年以来,本人一边认真学习新课标,一边在实践中探索,说不上有什么经验,只能在这里说说我的体会。 
一、教材 
  教材的巨大改变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和原来教学大纲之间的区别,除了教材的编写发生了大的变化外,教材的角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大家都一直强调教教材,所有的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教材,只能按照教材的要求,教材的安排去上课、去布置作业。当教材的所有内容未能完完全全的讲完就好像这样的教学不行,并没有教好。使用新教材之后,我发现现在已经不能每一节课完全按照新教材的安排去讲,如果这样的话,起到的教学效果远远不及以前,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通过不断的反思,我觉得教教材效果不好的原因有: 
  第一、教材不再像以前的教材那样的系统,那样的安排得满满的,相反,现在的新教材内容的安排上比较零散,其目的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渐进式地接触、学习有关的知识,因此完完全全按照课本的安排讲的话不好讲,只有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第二、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初中入学电脑派位的实施,学生的能力分化比较严重,比以前利害。现在的教材相对来说更容易看明白,有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光看书就能掌握相关知识,他们不能接受课堂上老师对课文的“朗读”,对课文的复述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差,理解能力也较差,不能跟上老师讲课文的速度,教师还要照顾他们。教师不得不重新组织某些课文的内容,用好教材,因材施教,让所有学生都能不掉队。 
  第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会把他们的注意力从学习上吸引出去的东西,教师如果纯粹按照课本讲,学生的兴趣不会很大,这时必须用好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以及将学生感兴趣的东西结合到数学的教学中去。 
  所以,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的教学不再停留在教教材,而是转移到用教材,用好教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练习 
  按照以前的大纲编写的旧教材编排比较严谨、系统,每课课后都有足够的练习让学生去做,反观按照新课标编写的新教材,题量比较小,可能是反映了减负的要求。为了让学生多练不少老师,另外印题、出题,本来这是好事,让学生通过多练去掌握知识、方法,但不少老师好像有一点矫枉过正,题量过大。我也尝试过这样补充很多练习给学生,但效果并不是很好,反而容易让学生滋生厌学程序,而且市面上的不少练习书不符合新课标的理念,质量并不是很好,有时学生做多了未必有很大收获,反而有坏的影响。经过一年的实践,我发现现在重要的不是让学生做很多题目,书本的练习对于大部分学生是足够的,关键是做作业的质量,保证作业质量之后,适当补充一些题目让“吃不饱”的学生去选做,而且一定要培养所有学生去思考选做题的习惯,而且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找题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不理会学生的体会,盲目地增大学生的负担。 
三、评价 
  虽然考试成绩仍然是学生升学的评价标准,分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都是对学生学习的主要的评价标准,但是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在新课标下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多种多样,教师要拿着很多的“尺”,对学生进行评价。以前我没有注意到,在对新课标理解的加深,的渐渐的,我发现就算是一个眼神、一句话也能作为对学生的评价,鼓励学生,让学生感觉被肯定、被关注。 
四、交流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以及新课标的学习,我越来越觉得交流的重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上课的时候的体现是小组合作、小组讨论,能培养学生的和别人合作精神,取长补短,使学习更有效率。在课外,也要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例如讨论问题,互相帮助提高学习成绩等。 
  除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不能一心盯着教学的内容讲解,而忽略学生的反应,教师可以利用眼神和学生交流,并细心观察学生。在新课标的学习和一些先进经验的学习中我觉得以下方法是值得借鉴的,例如用卡片对教师进行,或者小组成员用卡片互相评价;写数学日记甚至利用网络等手段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去了解学生的情况,以及他们的想法,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提高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 
  以上是我对新课标实施后个人的一些体会,以及对自己的工作或新课标学习中遇到问题的反思。  

    更多精彩文章

    •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反思
    •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 数学教学课改反思——如何吸引住学生
    • 初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探索的反思
    • 数学教学与发散思维
    •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 对于学生数学成绩评定的几点思考
    • 寓教于乐 培养数感——《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实践与反思
    • 当学生在问题面前卡壳时
    • 《在欢乐的节日里》课后反思
    • 二次函数复习课案例及反思
    • 一年级数学“加倍与一半”教学反思
    • 《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教学反思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