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来源:互联网发布时间:2009-09-11
自夏禹建夏朝以后,经商朝到西周,经过一千三四百年,是中国奴隶制发展的鼎盛时期。西周建立后,把许多奴隶主贵族分封到各地,相传共建立了70多个诸候国,诸侯国对周王有定期朝贡的义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来自西北的犬戎的威胁下,把都城自镐京(今西安)迁至洛邑(今洛阳),历史上称为东周。东周包括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自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为春秋时期,这段时期,周天子虽然名义上还是各诸侯国的共主,但已实际上失去了控制诸侯的力量,许多诸侯不仅不向周天子朝贡,而且势力大者还常常“挟天子以令诸侯”,大肆对外扩张。各诸侯国之间为争夺土地、人口和领导权展开了长期频繁的战争,在战争中一些大国开始争夺霸权。首先称霸的是东方齐国的齐桓公。齐桓公时期,任用管仲为相,厉行改革,国势强盛。齐国将中原地区各国联合起来,反击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和南方楚国的进攻,先后打败了北夷和狄族,使楚国无力进入中原,因此深得中原各诸侯国的信任。
齐桓公多次大会诸侯,订立盟约,成为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霸主。齐桓公之后,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又先后称霸,他们同样对各小国发号施令,并不把周天子放在眼中,成为周朝实际上的统治者。春秋以后,我国自公元前475年起进入战国时期。经过春秋时期激烈的兼并战争,许多小诸侯国已先后灭亡,中原地区仅剩下秦、齐、楚、燕、韩、赵、魏7个大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周王室已奄奄一息,最后为秦灭亡。战国期间,各国兼并战争更加残酷,为实现统一,各国都在政治、经济方面进行了变法,即进行封建性的社会改革,以增强国力。其中秦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因此与六国相比,秦发展的速度更快,国势更强盛,对六国形成了威胁。自战国中期起,六国开始采取“合纵”方式对付秦国,而秦国则用连横战略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对反秦阵营分化瓦解。在秦国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的打击下,再加上秦外交的成功,终于分化了反秦六国联盟,确立了战场上的优势。并最终由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战国纷争的局面。战国时期标志着奴隶社会的结束和封建社会的开始。
齐桓公多次大会诸侯,订立盟约,成为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霸主。齐桓公之后,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又先后称霸,他们同样对各小国发号施令,并不把周天子放在眼中,成为周朝实际上的统治者。春秋以后,我国自公元前475年起进入战国时期。经过春秋时期激烈的兼并战争,许多小诸侯国已先后灭亡,中原地区仅剩下秦、齐、楚、燕、韩、赵、魏7个大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周王室已奄奄一息,最后为秦灭亡。战国期间,各国兼并战争更加残酷,为实现统一,各国都在政治、经济方面进行了变法,即进行封建性的社会改革,以增强国力。其中秦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因此与六国相比,秦发展的速度更快,国势更强盛,对六国形成了威胁。自战国中期起,六国开始采取“合纵”方式对付秦国,而秦国则用连横战略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对反秦阵营分化瓦解。在秦国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的打击下,再加上秦外交的成功,终于分化了反秦六国联盟,确立了战场上的优势。并最终由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战国纷争的局面。战国时期标志着奴隶社会的结束和封建社会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