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来源:教学设计发布时间:2012-11-30
数学概念很抽象,而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逐步上升、逐步发展的。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到了中高年级,虽然随着知识面的不断扩大,概念的不断增多,而不断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实物图像的直观性,联系儿童熟悉的事例或已有的知识,来形象地引进新的概念。例如:在教学“千克”和“克”、“米”和“厘米”等较小的重量长度单位时,可先用让学生称、掂、量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已有的概念,用思维的形式建立起“吨”、“千米”等较大的新的重量、长度单位的概念。通过具体的计算,引进运算定律;通过教具、实物的演示,引入几何概念。概念的引入方式是概念教学的关键一步,这一步做得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小学生掌握概念,是一个主动而复杂的认知过程,只有为他们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通过直观教学,才能逐步抽象,内化成概念。
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学生理解概念的过程即是对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把握过程。为准确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抓关键词。小学数学中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概念,而有些概念往往是由若干个词或词组组成的定义。这些数学语言表述精确,结构严谨,对这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作了明确的阐述。我们在教学时就要“抓”住这些本质的东西不放,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概念。如,在学习“由三条线段围咸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一概念时,就应抓住“三条线段”和“围”字不放,从而让学生明确组成三角形的两个基本条件,加深对三角形意义的理解。
其次是运用变式。所谓变式,就是所提供的事例或材料,不断地变换呈现形式,改变非本质属性,使本质属性恒在,由此帮助学生准确形成概念。在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巧用变式,对于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它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可以使概念的本质属性更加突出,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如在三角形概念教学中,可通过不同形态(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不同面积、不同位置的三角形与一些类似三角形的图形进行比较,就可以帮助学生分清哪些属于三角形的本质属性,哪些属于三角形的非本质属性,从而准确地理解三角形的概念。
再次是正反对比。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方程的定义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在这个定义里,要特别注意“含有未知数”和“等式”两个概念,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方程,除了正面揭示外,还可以用反面衬托的方法,比如让学生做如下练习:在下面各式中指出哪些是方程那些不是方程。
5+3x=8 4x+5×3 3.7x=14.8 9+3×2=15 x=8+9 x÷5=25
通过练习,组织学生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分析,学生对方程这一概念理解得更为深透了。
把握巩固深化的时机,确保概念的形成。
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学生理解概念的过程即是对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把握过程。为准确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抓关键词。小学数学中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概念,而有些概念往往是由若干个词或词组组成的定义。这些数学语言表述精确,结构严谨,对这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作了明确的阐述。我们在教学时就要“抓”住这些本质的东西不放,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概念。如,在学习“由三条线段围咸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一概念时,就应抓住“三条线段”和“围”字不放,从而让学生明确组成三角形的两个基本条件,加深对三角形意义的理解。
其次是运用变式。所谓变式,就是所提供的事例或材料,不断地变换呈现形式,改变非本质属性,使本质属性恒在,由此帮助学生准确形成概念。在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巧用变式,对于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它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可以使概念的本质属性更加突出,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如在三角形概念教学中,可通过不同形态(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不同面积、不同位置的三角形与一些类似三角形的图形进行比较,就可以帮助学生分清哪些属于三角形的本质属性,哪些属于三角形的非本质属性,从而准确地理解三角形的概念。
再次是正反对比。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方程的定义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在这个定义里,要特别注意“含有未知数”和“等式”两个概念,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方程,除了正面揭示外,还可以用反面衬托的方法,比如让学生做如下练习:在下面各式中指出哪些是方程那些不是方程。
5+3x=8 4x+5×3 3.7x=14.8 9+3×2=15 x=8+9 x÷5=25
通过练习,组织学生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分析,学生对方程这一概念理解得更为深透了。
把握巩固深化的时机,确保概念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