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步空间观念的培养

来源:乐学啦发布时间:2014-05-26

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在教学中注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 引导观察,建立空间观念
  小学几何知识属于直观实验几何,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主要依赖于知觉,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观察实物、教具,动手实验,运用感知规律,建立表象,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几何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例如在教学体积概念时,我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一个盒子里放入一半水(水面做一记号),在水里放入一块石头,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然后把水倒掉,在盒子里装满沙子,再倒出沙子,盒子里放入石块,再把沙子装进来,结果装满盒子后,沙子省下了。引导学生观察上述实验得出物体占有空间。在此基础上在引导学生观察橡皮、文具盒、书包,问那一个所占空间大?进而得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这样学生通过观察感知,不但理解了"空间""体积"的概念,而且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
二、 加强操作,获得空间观念
  加强实际操作,让学生运用多种感观,协同活动,使具体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全面的反映,从而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例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时,我让学生用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再引导学生看一看每个图形一排能摆几个,摆了几排,一共摆了几层?思考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与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得出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正好等于长宽高的乘积,最后概括出成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由于学生参与了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深刻理解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同时,空间观念得到了培养。
        再如练习题:一块长30厘米,宽25厘米的硬纸板,在四角减掉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做成长方体的盒子,求盒子的容积。看完题后让学生做,学生很难想象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我没急于让学生做题,而是回家后让学生亲自操作,剪一剪,按要求制作一个盒子,再把此题作出来。学生不但会做,而且说的颇有道理。这样的练习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重视运用,深化空间观念
         在初步形成概念,掌握方法后,重视知识的运用,再运用中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时,出现一些实际中遇到的情况,如计算火柴盒、下水管。烟囱、拖拉机的车斗要多少材料,使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实际需要计算几个面的面积,这样加强几何初步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强化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更多精彩文章

    • 寓教于乐 培养数感——《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实践与反思
    •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解答简单应用题的能力
    • 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 数学教学“生活化”与应用意识的培养
    • 让数学回归生活空间<长度的测量>反思
    •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好数学
    • 全面培养,发展个性,悉心育人
    • 改变数学教育观念
    •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 培养差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 二次函数复习课案例及反思
    • 当学生在问题面前卡壳时
    • 《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教学反思
    • 一年级数学“加倍与一半”教学反思
    • 《在欢乐的节日里》课后反思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