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交流让学生的思维心情飞扬

来源:网络收集发布时间:2014-06-10

  在教学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时,我是这样做的以下是选取的一个片段:
  出示例题:把4/5注平均分成两段,每段长多少米?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交流计算方法。
(1)4/5÷2=2/5米  4/5米里有4个1/5米,平均分成两段,就是2个1/5米;
(2)4/5÷2=    =2/5(米)
(3)把4/5米平均分成2段,也就是求4/5米的1/2是多少?所以4/5÷2=4/5×1/2=2/5米
(4)4/5米=0.8米  0.8÷2=0.4米
学生把自己的相法充分地表达了出来,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与自豪。
毕竟上面的例子其有它的特殊性,那么如果平均分成3段呢?学生立刻被这一富的挑战的问题吸引了,埋头计算起来,可眼看不少同学皱起了眉头。
“老师相信,你们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一定可以解决实在的困难可化小组讨交流。”
学生感觉老师的话是鼓励,更加用心地思考起来,思维的火花燃得更旺。
(1)4/5÷3=24/30÷3=4/15(米)
(2)4/5÷3=12/15÷3=4/15(米)分数基本性质
(3)4/5÷3=4/5×1/3=4/15(米)
(4)4/5÷3=(4/5×5)÷(3×5)=4/15(米)商不变性质
在这种平等对话的氛围中,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有了更多富有活力和创意的想法,课堂成了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 

    更多精彩文章

    • 数学教学与发散思维
    • 数学中的逆向思维
    • 透析教师教学行为背后的思维方式
    •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 设计开放型习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创设情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 激发动机,培养学生思维意向品质
    • 以内部言语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概括,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 二次函数复习课案例及反思
    • 《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教学反思
    • 一年级数学“加倍与一半”教学反思
    • 当学生在问题面前卡壳时
    • 《在欢乐的节日里》课后反思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