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生活经验 促进有效学习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4-10-07
案例;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师找两位学生A、B到讲桌前)
师:今天老师请两位同学和我一起来为大家上课,他们比起来,谁高谁矮?
生:A比B高。
师:A比B高多少?
生1:A比B高半个头。
生2:A比B高一点。
生3:A比B高几厘米。
……
师:像同学们说的这些“高半头”、“高一些”、“高几厘米”等,我们通常这样说“A比B高一些”。(板书:一些)你能用这句话来说一说吗?
师:还可以怎样说?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B比A矮一些。
师;如果老师和B比起来,怎么样?
生4:老师比B高得多。
生5:B比老师矮得多。
……
师板书:很多
并提出:为什么A和B比你们说高一些,而我与B比你们说高很多?
生6:A比B只高一点,而老师显然要高得多。
生7:A比B只高几厘米,而老师比B高很多厘米。
生8:A和B差不多高,所以可以用高一些,而老师比B相差很大,所以要用高很多。
……
师:生活中有很多“比较”我们能用“一些 ”、“很多”来描述,数学中也有很多东西要比较,你们也能用这些来说一说吗?
出示情境图:小猴折了54个五角星,小猪折了12个五角星,小猫折了58个五角星。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1:小猴折的比小猪多得多小猪折的比小猴少得多。
生2:小猫折的比小猪多得多,小猪折的比小猫少得多。
生3:小猫折的比小猴多一些,小猴折的比小猫少一些。
……
反思: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一种自主建构过程。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有关“多少”、“数的大小比较”等的知识基础,但由于“多一些、少一些、少得多”是对数的相对大小的一种描述,如果直接让学生自己去比较54、12、58,学生对什么情况下用“一些”,什么情况下用“很多”,可能很难把握,这样的建构活动就显得苍白无力。而本节课创设了一个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比高矮的活动,激活了他们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根据实际活动体验到“一些、很多”究竟应该如何应用,再把这种体验自觉地应用到对这几个数的已有知识经验固然重要,而如何去激活、这些已有知识和经验则显得更为重要。
(师找两位学生A、B到讲桌前)
师:今天老师请两位同学和我一起来为大家上课,他们比起来,谁高谁矮?
生:A比B高。
师:A比B高多少?
生1:A比B高半个头。
生2:A比B高一点。
生3:A比B高几厘米。
……
师:像同学们说的这些“高半头”、“高一些”、“高几厘米”等,我们通常这样说“A比B高一些”。(板书:一些)你能用这句话来说一说吗?
师:还可以怎样说?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B比A矮一些。
师;如果老师和B比起来,怎么样?
生4:老师比B高得多。
生5:B比老师矮得多。
……
师板书:很多
并提出:为什么A和B比你们说高一些,而我与B比你们说高很多?
生6:A比B只高一点,而老师显然要高得多。
生7:A比B只高几厘米,而老师比B高很多厘米。
生8:A和B差不多高,所以可以用高一些,而老师比B相差很大,所以要用高很多。
……
师:生活中有很多“比较”我们能用“一些 ”、“很多”来描述,数学中也有很多东西要比较,你们也能用这些来说一说吗?
出示情境图:小猴折了54个五角星,小猪折了12个五角星,小猫折了58个五角星。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1:小猴折的比小猪多得多小猪折的比小猴少得多。
生2:小猫折的比小猪多得多,小猪折的比小猫少得多。
生3:小猫折的比小猴多一些,小猴折的比小猫少一些。
……
反思: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一种自主建构过程。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有关“多少”、“数的大小比较”等的知识基础,但由于“多一些、少一些、少得多”是对数的相对大小的一种描述,如果直接让学生自己去比较54、12、58,学生对什么情况下用“一些”,什么情况下用“很多”,可能很难把握,这样的建构活动就显得苍白无力。而本节课创设了一个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比高矮的活动,激活了他们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根据实际活动体验到“一些、很多”究竟应该如何应用,再把这种体验自觉地应用到对这几个数的已有知识经验固然重要,而如何去激活、这些已有知识和经验则显得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