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开发的一些思考

来源:乐学堂发布时间:2014-12-22


  课程开发,是新课改实施以来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改革目标中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就意味着学校除了开齐上足国家规定的课程外,还要自己根据实际情况来开设校本课程。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不少学校的校本课程,缺乏科学性、系统性,热衷于表面文章,忽视了内在的质量。
  其实,校本课程的开设必须是学校自己教育哲学的产物,应体现学校独到的教育思想,要与学校独到的人文、地域等各种实际情况相结合,要能全面开发学生的素质,体现科学性、生活性、可操作性。因此,校本课程式的开设必须克服"三大主义"。
  首先要克服形式主义,校本课程不能只重现象不重本质,只重形式不重实质。要从学生能学到什么、有什么收获出发,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其次,要克服庸俗主义。不能将校本课程看着为迎合时尚,追求轰动效应的"品牌"。课程开设应多从学生的际出发,搞一些实实在在、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东西出来。  
再次要克服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随便主义"。不能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不能"跟着感觉走"。要安排适当的师资参加必要的培训,提高校本课程的质量。
  当然,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学校教师和领导的密切配合,高度重视,高度负责,校本课程"品牌效应"才能真正的轰动起来。

    更多精彩文章

    •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 对于学生数学成绩评定的几点思考
    • 对算法多样化的思考
    •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体会与反思
    • 用新课程理念反思计算教学
    • 新课程教学下的教学反思
    • 实行新课程改革的反思
    • 对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若干问题的反思
    • 数学课堂教学追“新”现象冷思考
    • 《9加几》教学案例设计及我对算法多样化的思考
    • 二次函数复习课案例及反思
    • 当学生在问题面前卡壳时
    • 《在欢乐的节日里》课后反思
    • 《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教学反思
    • 一年级数学“加倍与一半”教学反思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