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2-12
数学课上,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是一项重要活动,我们要注意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避免评价过程中的“失衡”现象。
情景描述:
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提问,一个学生答错了,教师说:“你错了!”。紧接着又去喊其他学生,其中有一位学生回答对了,教师说:“你答对了,真聪明!大家一起表扬他!”。然后教师就“鼓动”全班学生(包括刚刚回答错了的几位学生)对着那位回答对了的学生,边拍掌边竖起大拇指喊:“棒、棒、你真棒……”。有时这样的表扬一节课会出现十几次。
分析与反思:
一、评价不等于过多地表扬
表扬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是课堂教学评价时必需的,但应有一个“度”。以上做法从激励效果来说,我认为有两点不妥:
1、评价应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鼓动全班学生来对那位答对了的学生进行表扬,对答错了的学生不加指点,无意中对答错了的学生自尊心造成的伤害是可想而知的。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怀和鼓励,千万不能在我们营造的热烈气氛中给他们心灵留下阴影,使他们失去学习的信心。
2、评价应准确得体,不应拘泥于一种形式。教师可投以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或轻轻地抚摸一下他的头等来表示对他的赞赏,不必过多地“兴师动众”,有时过多的外在刺激,反而不利于学生形成持久的内在动力。再说,不算太难的问题答对了,就给予过多的、如此隆重的“表彰”,长期以往就有可能导致学生虚荣心的增长,容易“迷失自我”,不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客观的认识。
二、评价不等于教师的“宣判”
受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影响,对学生学习情况评价的权利往往是操纵在教师手中。教师是“审判长”,该不该表扬、表扬谁,都是由教师来宣布的。其他学生充其量是“陪审团”,他们的作用也只表现在教师授意下的“奉命鼓掌”。如今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要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旋律,那么我们就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评和学生间的互评。因为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又是一个学生间合作交流的过程,所以自评和互评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价值的。教师在学生有疑问、有争议的地方,不要急于评价,而应多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同时多问其他学生:“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你们认为他的回答需要补充吗?”。通过学生的自主评价,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鼓励学生展开互评,在辩论、交流中互相取长补短,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