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计算融于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反思)
来源:网络收集发布时间:2014-06-10
小学数学计算,向来是学生感到乏味,教师感到难教的一部分内容。以往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强调的只是算理的掌握,技能的操作,这样做不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可能会使学生感到越学越困难,越做越乏味,最后甚至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因此,在教学整数、小数四则混和运算中,我打破常规教学,没有单纯地把例题写上,让学生自己做,再总结运算顺序,而是把计算融入具体的情景之中。因为生活中,本不存在单纯的计算,人们在生活中所从事的计算,都发生在具体的情境之中,如购物、测量等等。因此,在上课开始,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星期天老师上街买菜,豆角花了1。5元,西红柿2。5元,我拿出5元钱给售货员,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售货员应找给我多少钱?怎样列式计算?然后又创设:这时我又碰到了咱们班王业飞的妈妈,她正在买水果。橘子。1。5元一斤,买了4斤,又买了五元钱的苹果,再请你们给王业飞妈妈算算她共花了多少钱?应怎样列式计算。 这样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问题总结运算顺序,不仅可以使枯燥的计算式题变得富有生机,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还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